【學科人物誌】EP9 呂 芸|慵懶矛盾與恆毅志氣的完美平衡
#學科人物誌
#EP9
#慵懶矛盾與恆毅志氣的完美平衡
專訪、撰文/廖冠智 所長
專訪日期:110年10月28日
文化與學習講座中,總是坐在布幕前面的第一個座位,因為個子嬌小,像是籃球前鋒的角色,在團體中游刃有餘,潛意識裡不斷反應自己最原始的學習期望,「突破自己的舒適圈」是自己奉行已久但不知覺是原則。呂芸原是一位特教老師,很難想像在特教班級裡,面對許多突發狀況,考驗她的應變能力,也積累了不少教學壓力,如今是學科所的碩一生,黑框眼鏡下言談中總是帶著快節奏的談吐。
別看呂芸個子嬌小,志氣與意志力比一般人都高。高中時期離開家裡住校,只因當時有青春年少下的輕狂,不想受拘束索性出遠門讀書,所謂遠門也只不過是一個縣市的距離,剛好有距離之美,與家人親情保持完美的濃淡比例,越陳越香。在私校高中住宿時,許多同儕來自優渥的家庭,總是談論著去高級餐廳大啖美食的體驗,讓呂芸感受從未享受到的美食想像,也意識到來自平凡小康的家庭,如何能憑空擁有這與生俱來的高貴。雖然是事實,也不等於需要屈服,習慣前鋒思考的她,馬上意識到翻轉的作為,努力讀書就有機會脫離中堅,一躍上金字塔頂端,於是乎讓她大學時能夠抉擇日文、或特教專業學系。
選擇是一種藝術,也是一種賭博,當然也是寄託。同是教職的父親,給了呂芸很大的信念選擇特教,即使她未曾真的認識特教的意義,因為是在家附近的國立大學,或許也是冥冥中遠遊的母親帶來的訊息,讓呂芸在困境中看見學會讓自己適應的重要性,父親也學會卸下心防與嚴厲堅持,因為母親的人生課程,改變了父親的態度,造就了新的呂芸,深刻了解放下的偉大與捨棄的力量。
初臨陌生環境,呂芸不會允許自己在濃霧中摸索,她會使勁全力看清前方的道路。因為不認識特教,所以想方設法從擔任志工開始體驗特教與人相處的實境知能,這段過程磨去呂芸的稜角,擴展自己的視野,知道特教在做什麼,卻也更清楚特教的“能“與“不能“,四年大學讓呂芸學會當一位特教老師應該具備的耐性與關愛,並非只在專業的知識上。看似習慣計畫的呂芸,其實帶點慵懶面對生活,也帶有矛盾性格來面對困境,畢業後投入特教現場,處理特教學生的狀況,總是帶有新鮮、與富有使命感,讓自己成為孩子的中心,雙手能觸及孩子照料學習與生活,然而一但穩定與制式落入常規了,又開始想跳脫自己的同溫層與舒適圈,喔不,不是舒適圈,而是每天疲於奔命,慣性地照顧學生的日子,總想找點挑戰來證明自己,用未知來填滿自己的想像,縮短不會到會之間的距離。
呂芸說道,當特教老師,不只是特殊學生的照料老師,她喜愛與身心障礙的特教生相處,更甚於資優生,源於深繫於身心障礙學生的一生,也是背後一個家庭的期待,更肩擔父母在學校的寄託。她越來越看見自己的堅持,或許也是母親給予的叮嚀,看見特教生的眼神,無論面對什麼突發狀況,如同呂芸的母親看著自己一樣,溫柔軟化每一次尖銳的衝突。
學習的路途上總會錯過自己想坐上的列車,在大學期間呂芸曾經著迷數位教育輔具、教材的設計製作。一旦呂芸面對陌生環境,改變自己並接受、適應新的境遇下,開始滋生改變現況、離開同溫層的念頭。於是乎,放下工作報考學科所,即使父親至今會好奇她到底在學科所學什麼、做什麼,呂芸總能堅定告知成為有實際特教經驗的數位輔具設計師,這條道路上不算太遠,但會很顛簸。
在學科所兩個月以來的學習生活,回到家後不能像在工作後疲累地讓自己放空,而是重拾書本,開視訊與同學討論文獻與完成作業要求,頭腦充滿了電,心靈上的富足,讓她享受這從未有過的快感與滿足。一年後,呂芸希望能掌握到視覺聲光效果鍵盤輔具設計的方式,看著自己的特教生敲打由自己設計的鍵盤,鍵出一個個組成夢想的文字符碼,是目前最大的期望。
當然,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階段的呂芸將迷戀什麼,或許連她自己也都摸不著,一旦摸著了,又會以前鋒的速度讓自己適應,接著籌謀跳出同溫層,這就是呂芸。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