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學科人物誌】EP3 黃詩媛|三週震撼學科所研究生生活
#學科人物誌
#EP3
#三週震撼學科所研究生生活
專訪、撰文/廖冠智 所長
專訪日期:110年9月30日
看見自己的姓名出現在清華學科所的錄取榜單中,忘卻自己身在早餐店,高興地尖叫起來😄,學科所碩一生詩媛這樣回憶。這是她第一時間難以言喻的心情,嚇壞了旁邊的朋友,大家以為發生了什麼驚恐的事情🤣,虛驚了一場。
『文化與學習講座』,是學科所的必修課程,詩媛是110學年這門的課的助教,從聯繫講者、招待講者,到現場事前的準備、問題的解決,全要協助規劃與防範,加上輪值的值日生同學齊心合力,讓講座流程順暢不少。當初邀請詩媛是否願意擔任助教,了解工作內容之後,原本擔憂無法勝任,在慫恿與催眠之下,還是硬吞了下來,推敲下來,可能與大學求學經驗與貴人啟蒙有關。
詩媛在大學時是工業設計背景,也能進入這印象中八竿子看似無關的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就讀。她說,在念大一時,父親十分重視學業之外,還要求她要歷經社會最真實的洗禮,因此一邊在大學讀書,一邊工讀,年輕人做過的工讀都有試過,便利商店,飲料店等,從中揣摩與人的相處,看客戶的臉色。然而,好勝的她也思忖著,視野要寬廣一些,心遠愈知自我要求尋找屬於自己的坎。
沒有過不了的坎,只有不去面對的勇氣。Paulo Coelho的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」書中說:『當你真心渴望某種東西時,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』。這現在看起來十分浪漫不切實際的境遇,給了詩媛貴人般的啟蒙,一位是設計界的前輩黃子坤博士,帶領她進入英國的設計領域思維,奠基詩媛未來幾年嘗試挑戰的設計議題。另一位是台灣設計聯盟TDA的郭介誠秘書長,傳輸她設計思考的方法論,以及跨域境用所需的彈性能力,這也是引導她萌生跨域溝通思維與能力的第一手刺激。
這也難怪,剛進學科所什麼都不懂,有了大學時期的訓練:傻勁與熱情,勇敢與不畏懼,仍願意接下文化與學習講座的助教肩擔。👍
開學三週了,還來不及認識學科所,卻遭遇了自己沒有預期到的挫折,詩媛不自覺傻傻地看著天花板,靦腆地說。原來,從小對文字較不敏感,雖說不至於到失讀症的程度,但仍比一般人更具有挑戰。每次課堂中認真製作的筆記,回家後重新溫習,明明是自己寫的,怎麼好像是無字天書般,一種陌生的親近感,令人沮喪😥。第一堂的實體課,似乎歷經一整個學期的期末考,下課後像是洩了氣的氣球,癱軟無力。
好在詩媛與陌生環境有共生適應的能力,“坎“一下子就填滿,找到了跨越的方式。她心中有一個恆久不變的定理,身體動起來,心情就靜不下來🤗。就像是懷舊廣告中金鼎電池寶寶般,即使是中午的課程,她可以清晨四點多起床運動健身,在回家梳洗後在去上課,有了物理動能就有了電能⚡️,突然間開竅了起來。
當了三個禮拜的學科人研究生日子,體會到學習科學與學習科技,無邊框似的範疇與研究視野,對比過去習以為常的填鴨式學習,強迫自己要學習全新的學習方式,讓她工業設計的背景領域突然間似乎要拋棄什麼,才能繼續在腦袋裡填滿這陌生的知識事物,她笑笑地說道。期待在學科所能學到更多跨域的知識與能力,詩媛早在入學前,便想嘗試將業界的跨域整合問題,帶入學術領域來解決,原來早已立定志向,一年後的自己,能在業界找到自己更多不足之處,在學校獲得填滿的方法;而兩年後的自己,能在業界擔任溝通與整合設計的領導角色,跨域先從將自己丟進陌生的環境開始,融合他人找尋共生的價值。
給自己一個相信,告訴自己一定做得到。😄